https://www.canyin365.net

【拿了餐饮界大满贯的素食中餐,能吃到肉的感觉】

这家店从建立之初便在圈内外美誉不断,我身边的朋友几乎没有差评的,最差的评价大约也是中等。

纯素食的高级餐厅相对于常规高级餐厅而言,大体有几个方面的难度,这些点是普通食客不太了解,也基本不容易吃出来的,因而往往有“没有肉还这么贵”的论调。

而到了行内人而言,只有操作过这样的菜肴,并运营过这类餐厅,才能领略高档业态下素食店的痛苦。

┄┄┄

以上是身边有了解过素餐的朋友教育我的话,但整个市场上做素菜的餐厅不多,我的了解也很宽泛,只能大约说说。

第一是运输,常规品种其实影响不大,但如果是远距离运输到店的果蔬,特别是高级餐厅往往需要特殊品种,就会有水分损耗的可能,一般在15%以上,也就是说收到货时成本就增加了。

┄┄┄

第二是存储,素菜不同于荤菜,因为含水比例特别高,并且纤维不如大部分肉类粗,基本很难通过常规的冷冻储存。冷冻回温后,因为水分出现冰晶的影响,很容易破坏组织纤维,继而出现垮塌的情况,无法恢复到新鲜时的口感。

即使是冻干技术也有类似情况,更何况那技术在当前科技水平下,综合成本仍然极其昂贵,除非有高附加值的品种(例如高级菌类、某种功能或用途的零食等)。

所以,为了保证出餐食材最佳口感,大部分蔬菜的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某些可以在一周左右,但这还要看储存空间的湿度情况,或者当地的气候。干菌子还好,鲜菌子的香气和鲜味的损耗也很迅速,最佳赏味期往往不过一两天。

当然,也有少量像大白菜这种耐储存的蔬菜,但是,这跟当地低湿低温的环境有关,如果放在南方室内或者是装着大量蔬菜的冰箱里,也无法达成在北方室内的效果。

这就导致素菜的库存把控难度增加,损耗也容易变大。

至于洋葱土豆红薯南瓜一类,自然很有储存优势,不过只用他们做菜的高级餐厅暂时没见过。

另外,蔬菜类本身就容易挥发水分,如果储存空间不大的话,堆满的蔬菜很容易让储存环境出现湿度过高的情况,令冰箱起霜而冻伤食材(对的,肉不怕冻伤),也会让食材更容易出现变质的可能。

如果水分流失太多出现干瘪,恢复起来也很占用空间(就想想一篮子菜下炒锅会缩水多少,大约可以理解蔬菜对空间的占用率有多高)。

况且,肉冻起来可以死命塞一起,分切的形状也相对更方便储存,蔬果大部分都娇嫩,挤压分切都无法降低储藏难度,而有的性质蔬菜虽然可以切片密封,但风味物质也会有所损耗。

而有的叶子菜焉了即使去泡水恢复——先不论泡用水的品质,蔬菜自身的风味物质也不是只留在其自身体内,反而会随着浸泡渗入水里,蔬菜自身的风味大部分情况下就不是特别浓郁(相对于肉类而言),在水里一泡,损失一点,一加热,损失一点,一调味,掩盖一点。

到食客嘴里除了草的口感,整个风味结构也就不剩啥了。总之,水分本身,对蔬菜的影响就很大,无论是流失减重,还是影响储存环境,对于一家餐厅而言,生意或运营角度都是个麻烦事儿。

┄┄┄

第三个是烹调,烹调难度倒不大,主要是如何烹调的同时留存食材的最佳风味,不管保留香气还是口感,对于素菜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味道来说,素菜不像肉那般基本只有鲜味和轻微甘甜,它们能拥有所有的味道:番茄的酸、南瓜的甜、凉瓜的苦、冰草的咸、菌菇的鲜,坚果的油脂,并且一旦使用有味道的素菜,起味道本身都比较明显,反而,香气和口感的处理变得更为重要。

毕竟,如果入口只有调味品的风味,那也不能成为高级素菜了。

就像素的高汤,传统做仿荤会加入豆制品来增添咸味的饱满度,例如油豆皮或者酱(这里指植物性发酵物),也还需要另外增加植物油脂,当然还可以有香料,否则整个汤底入口就会显得很轻飘。

为了增加饱满度素菜的饱满度,厨师需要思考如何“加”的问题,多了压香气,少了轻飘;但如果是一块肉,厨师只用说一句:高级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调balabala…

有人说,那很多蔬菜水果自身就很好吃呀,是的,但那只能叫“食材”,不能叫“菜肴”。

┄┄┄

大约来说,运输、储存和烹调,都是提升素菜成菜成本的重要环节,但每个环节还有很多具体情况,一来我没有栗子举,二来我也没有栗子举。

大家能知道个大概就好了,我的前戏完了,希望有更了解的大佬来指教一下,开始入正题了。

——————

香槟葡萄

开场小菜,类似于会席的“先付”,作为这个套餐的引子。

用香槟与靖王葡萄制作而成,口感与一般葡萄无异,但是,在葡萄果香出现后的香槟酒香回出来时,舌尖上出现十分明显的气泡感,让整个葡萄呈现出一口“可以咀嚼的香槟酒”的感受。

用香槟浸泡的葡萄,可以腌入香槟的香气,但是如此入味,不太可能是短时间的作用,那香槟的气泡不太可能是“泡”进去的,甚至我也不觉得气泡可以泡进去。

但,并不细腻的气泡感和葡萄皮下隐约有裂纹的葡萄肉,我猜测这个“气泡”是人为打进去的,这个设计是有趣的,而且对于开场而言很“醒神”。

另外,葡萄表层撒了一层酸梅粉,来带一点酸味,也给整道菜增添果香的“饱满度”。

┄┄┄

这个搭配比较复杂,主体是藕青苹果莲雾番石榴米笋,表面覆盖了一层紫菜啫喱,注入昆布高汤,再点缀了几朵带酸味的花(印象中是酸味)。

这个搭配看似常规食材,但实际比较个性,口感以清脆主导,相对单一,但味道和香气的组合就有点特别了:

咸鲜的汤汁和啫喱包裹着酸甜和果香,藕自身带有比较清晰的清甜蔬菜类香气,酸甜咸鲜四味共存,而且不是融合状,是搭配式,也就是说四种味道出现有先后次序的层次感受,并且夹杂着昆布紫菜的腥香和蔬果的甜香与酸气,汤底本身似乎也有一点用于合味的酸甜调味。

这段文字估计会把大家绕进去了,我个人是觉得有意思的,而且总觉得在哪里吃过类似的东西,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不过,这道菜的整体风味仍属于“爱者爱”的状态,入口的感受会令不喜欢的人不好接受。

┄┄┄

干巴菌

凉菜/小菜后出现香口菜,似乎是粤式筵席的设定,用干巴菌做的春卷撒上奶酪丝。

严格来说这道菜略微失败,春卷皮口感酥脆中间层厚实有嚼劲且带轻微回弹,但油香突出,菌子只作为辅助给香气增添层次,而内里的粉丝给口感增加层次,外皮显得喧宾夺主了。

表面的奶酪丝增添这道菜咸鲜的饱满度和辅助性奶香,整道菜更多是丰富的口感层次,香气和味道都显得单调。

不过,我印象中干巴菌是带清苦的,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增添用量,虽情有可原,但仍然是本末倒置了。况且,适量的清苦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既然是当代化的中式筵席,增添一点欧美人的常态元素也并非不可。

另外,中间的卷心菜也更多是增添口感,但甘甜和自身香气基本没有。

┄┄┄

丝瓜

油炸点心后来汤,确实很有粤菜“头汤”的表达。

汤底带着复合醇厚的蔬菜菌菇香气,佛手瓜、丝瓜、竹荪、崇明金瓜形成清脆带柔的口感,并增加汤体以外的蔬菜香气,整体浓郁度中高状态,基本完美。

这种素汤一般是要加入一定油脂来增加饱满度的,汤面油花看似多,但润而不腻;只不过,喝完后会有一点覆盖在嘴唇上变成唇膜的感受……

感觉油量可以降低10%~15%,让这道菜吃完后的嘴唇残留一丝滋润度却不会油覆嘴唇,可能是最好的状态。

┄┄┄

羊肚菌

羊肚菌包裹杂菌香煎后淋葱油,餐盘成山石状,豌豆粉撒在菜花泥表面,形成水的元素,一旁点缀的是混合烘干谷物与菌菇粉的装饰,实际上实在表达沙砾。

据说这道菜源于桂林山水,有那么个意思,不过这道菜的那片沙砾才是个大胆的设计。

菌菇谷物粉的颗粒感有如硬质的细沙,咀嚼时咯嘣咯嘣,原本只是视觉的山石瞬间有了代入感,如果用羊肚菌蘸着吃估计会觉得自己嚼着石头渣子吧,哈哈哈。

豌豆粉的清香下,是菜花泥细腻绵柔且油润的质地,表面的光滑感有出膜的状态,为了增添细腻和润滑感,花菜泥搅打时应该增加了油脂。

整体是主食材放在酱汁上的设计,记得搭配在一起吃。

┄┄┄

荔枝

这个套餐里的第一道仿荤,素版咕噜肉。

如果是个广东人,那外层的酥脆挂浆和表面覆盖的去皮彩椒肉,再点缀上液氮菠萝冰,应该已经看出了端倪。

浓稠的酱汁、炸过的浆衣、柔润的荔枝、炙/烤后去皮的彩椒、菠萝的果香——酸甜调味、酥脆口感、类肥肉、椒香、类镬气和果香。

可以说是完整复刻了咕噜肉这道经典粤菜,虽然会因为缺少蛋白质的风味和肉质纤维的嚼劲而有一点跳戏,但我觉得无法可说。

┄┄┄

冬瓜

OK,上一道是“完整”,这一道可以用“完美”。

仿荤冬瓜盅,用自制味噌来增添汤底的风味饱满度,因为有了蛋白质风味,所以汤底出现鲜味,如同加了肉。

味道咸鲜中回一点酸,这个酸哈…我感觉是冬瓜的,小时候吃到的冬瓜盅时不时就有这股回酸,虽然从成菜角度我不知道是否合理,但确实给我拉回去了童年的记忆。

冬瓜柔软,内里汁水充裕,表面点缀着“夜香”,emmm……一个粤语哏[微笑]可能可以在汤底增加一点紫菜,加入类似干货海鲜的香气,模仿虾皮风味(如果有加就突出一点点)。

┄┄┄

松茸

类似四川的烘饭韩式石锅,也可以看作是煲仔饭。油脂较厚重,油香清晰,锅巴干脆,松茸柔软韧脆,油面筋增添绵柔带韧的口感。

上海青给了清新香气,松茸带着柔弱香气,又是一道吃口感的设计,但这个设定比较讨喜,面筋绵柔→松茸柔韧→米粒松软→ 锅巴干脆,层层递进。

整个油脂的厚重感让香气层次缺乏的缺点被掩饰,能做到风味层次丰富当然更好,做不到也可以看作是极好的家常菜水准;当然,如果以四川烘饭或韩式石锅拌饭来看,就没什么好挑剔了,毕竟这两道都是家常菜。

但,如果看作煲仔饭的话,油脂则偏多了。

┄┄┄

桃子

第一道甜品,外层白巧克力酥脆,内里是混合了海盐的桃子冰淇淋,口感常规,咸味提升甜味的饱满感,这里仍然是增加素食饱满度的设计逻辑。

感觉有一点执念了,但影响在下一道菜。

┄┄┄

可生食的百合口感清脆,作为莲花花瓣的表达,味道清甜(一般的百合会明显回苦,如果这道菜吃到一点回苦——例如我们天赋异禀的 @长腿小短腿儿 ,是正常情况,请忽略)并伴有观音叶汁水的清香,汁水调的应该是冰糖,同样是清甜感。

百合泥的口感绵密并带着粘稠感,中间还调了一点东西来稀释百合泥的粘稠度,否则纯百合泥的口感会像糯米糊糊。

设计上我觉得基本完美,只不过这个分量可能有点儿大了,可以稍稍降低三分之一的百合泥用量,用另外的食材完成增添整道菜分量的功能;吃到最后,百合泥的质地会令人有一点点腻,这个腻更多是单一的风味导致的。

再加上第一道甜品的白巧海盐冰淇淋的轻微厚重,腻感大约在吃到一半时就出现了。

┄┄┄

最后的茶点相对常规,主食后如果没吃饱可以加点中间隐藏菜品,只有荠菜包子了,荠菜馅儿很饱满,本味也很香。

不过,包子皮明显发干。

虽然是名义上的隐藏菜品且作为果腹的设定,但毕竟是需要另外付费的,这个皮就有点“衰收尾”了,希望只是一时失手。

——————

出品的印象确实不错,在我而言虽然谈不到惊艳,但仿荤粤菜的影子时不时出现、风味的饱满度整体充足、基本没有调味过重压制食材本味的情况,这些表现已经能感受到用了心。

菜单设计似乎还是偏向商业化的讨喜是做法,每一道菜都有点小乐趣,在时不时出现一个仪式感,大胆谈不上,不过整体规整,至少没感受到明显的硬伤。

粤菜筵席设定下,咸鲜主导,酸甜辅助,但从一个川菜研习者来看,确实在味型的丰富性上有所欠缺。

虽然我不认为“味型”必须只能通过“调味品”来呈现,但丰富的味型设计如果要以食材为主导,本身也是件难度极高的事情,所以这里权当自己的小吐槽,可以忽略。

多说一句,既然是粤菜逻辑,有很多广东的植物性发酵物可以好好挖掘一下,菜脯、乌酱、豆豉等等,当然,四川的发酵物也不仅仅只有郫县豆掰。

┄┄┄

最后关于服务的吐槽,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是“综合就餐体验”中的硬伤了。

进店后,在大堂坐下,无人主动倒水,无人告知信号不好、无人主动提供WiFi、一楼厕所马桶有未冲干净的杂物、擦手巾用完无及时补充。

这还是两轮就餐时间的中间,大厅加我只有两桌客人4个人,门口一个咨客一个前台,我不明白以上的问题是哪里不能做到。

接着,领入的第一个包间,桌上有未擦干净的食物残渣(丝条状油炸物)、一眼入帘的数个杯印(漆面烫伤之类),瞬间有一种在大排档的代入感。

米其林、B50、黑珍珠,可以说是中餐大满贯了,这中间的流程管理和服务意识到底哪里做不下来?

还好,菜品挽回了我的不满,毕竟你出品能力强在我个人而言可以啥都不care,但对大部分食客而言,可不一定。

——————

外地评价因对市场综合情况了解不充分,有出入请谅解,并希望礼貌地指教。

素食品类的「上海优选,专程打卡」;适合商务宴请、情侣/闺蜜约会、一人食、饮食爱好者打卡。


店名:福和慧

地址:上海长宁区愚园路1037号(近江苏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