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年入10亿的包子铺,背后是神秘的“安庆包子帮”

广州自洲包点、北京蒸功夫、杭州包客里、苏州天添,这些独霸一方的包子品牌的老板,都是安徽安庆人,更准确地说,是怀宁县江镇人。

年入10亿的包子铺,背后是神秘的“安庆包子帮”

“江镇人对吃早点人的心理研究已经深入骨髓了,但凡江镇人来做包子了,本地包子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家上海的包子铺,年营收超10亿,一个月前成功上市。

这不是天方夜谭。2020年10月12日,被称为“包子第一股”的巴比食品(605338.SH)登陆A股,连续11个连板,到了11月17日,其股价已经翻了四倍,总市值超过130亿元。

巴比食品的创始人名叫刘会平,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他被业内视为“安庆包子帮”的龙头老大。

在江镇3.7万人中,就有1.5万人从事面点行业。其实这里并非小麦产区,当地餐桌上鲜有面食,却成了闻名全国的“面点师之乡”。

江镇人外出做包子,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末。经历30年闯荡,足迹遍及全国,连陕西、山西这些以面食为主的地区,都出现了江镇人的身影,北上广深也多处可见安庆包子。

广州自洲包点、北京蒸功夫、杭州包客里、苏州天添,这些独霸一方的包子品牌的老板,都是安徽安庆人,更准确地说,是怀宁县江镇人。

与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不同,安庆包子从不强调自己的地域。当地人喜欢什么名字,安庆包子就叫什么名字。当地偏爱什么口味,安庆包子就做什么口味。

1“发馍馍”发成了万元户

土墙上密集出现安琪发酵粉广告时,江镇就到了。这是长江支流皖河边的一条狭长地带,南面是皖河冲击而成的滩涂围场,北面是大熊山余脉,连绵不断的低矮丘陵。江镇耕地极少,曾是怀宁出了名的穷地方。

巴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对当年的贫穷有着深刻记忆。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全家六口人,靠着两亩贫瘠的土地糊口。每天清晨四五点,父母就会外出劳作,夜里七八点才回到家中,“晚上就是菜泡饭,中午如果能吃上一点米饭,那都是不错了。”刘会平说。

这几乎是大多数江镇人的生存状态。江镇人大主席刘宏生当年在镇里财政所上班,江镇农业税比周边都难收,“大家都揭不开锅,只能套了猪去抵税,天天和农民吵嘴”。

江镇过去是安庆重要的水路码头,也曾繁华一时。董红军曾在江镇当过党委书记,在他看来,江镇人骨子里有种敢闯敢拼的冲动,“甘肃宁夏这些西北地区,很多人穷苦一生,也不愿意出去,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江镇人一直都在谋出路”。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江镇男人去黄山市祁门县扛木料,女人们则去江南采茶。1980年代中期开始,又出现一批回收废品热,很多人到城市拾荒回收废品,也有一部分人到广西开二手手机店。

1987年,19岁的何晓红和哥哥一起去歙县开了家馒头铺,他是镇里公认第一个外出做馒头的人。他的这次冒险改变了江镇的命运。

创业前三个月,何晓红因为不会生火,没有成功做出过一锅馒头。他解释,“在家里都烧柴火,压根儿没见过煤”。花了三个月,何晓红才将火候摸清楚,“一开始放十个,后来二十个,最后加到三十个,倒金字塔层层码起来蒸馒头刚刚好”。

油桶里煤球熊熊燃烧,馒头生意也跟着蒸蒸日上。村里人留意到了何晓红的变化。江镇村现任村支书朱学平是何晓红的表弟,他记得那年过年,何晓红“就不得了了,手表、收音机、自行车都买了”。一开始问他在外面干啥还不说,后来才说是“发馍馍”。

何晓红“发馍馍”发成了万元户,这个消息在赤贫村庄不胫而走。不少人想要跟着他“发馍馍”,朱学平是何晓红的第一批学徒,依葫芦画瓢在歙县开了家馒头店。馒头档口、房租、水电,加起来一个月才130元,但是仅一天的营业额就能达到三四百元。朱学平是端午节过后才开的店,过年回家已经结余了一万多。

朱学平买了一台10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成了江镇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他把电视机放到了家门口的谷场前,“每天川流不息的都是来看电视的人”,致富故事也随着人流在镇里口口相传。

致富效应下,江镇人亲戚带亲戚,掀起了一股“馍馍热”。这门生意似乎是为江镇人量身定做,卖包子几乎不用成本,早上支一口锅,夜里就能躺在床上数钞票。据朱学平回忆,那段时间外出发馍馍的,鲜少有人赚不到钱。唯一的门槛就是辛苦,“十二点就要起床发面,忙到第二天晚上七八点才能入睡”。2000年,朱学平关掉了馒头铺,干起村干部,原因就是实在太累了。

1995年前,江镇主流还是做馒头,后来才开始做包子。最初是在安庆周边做,后来随着打工潮分散到全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