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沙县小吃的爆炸式扩张,竟然得益于一场“金融风暴”?

近日,惠发食品与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低温速冻食品为主的大型食品企业,已形成肉丸、肉肠、肉串、油炸、清真5大系列多个品种的生产规模,是全国最大的速冻调理肉丸生产基地之一。

此次合作,惠发食品将全面负责沙县小吃商标品牌运营,在保持原有优势基础上,助力沙县小吃实现全面升级。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产品定向开发、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分拣、供应链等方面。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沙县小吃,就没有了灵魂

说起沙县小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与麻辣烫、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合称中国快餐界“四大金刚”。

如今,沙县小吃已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全国门店超过了88000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

不管几线城市,沙县小吃总能深入到街头巷尾。

饿了,来笼蒸饺或者面条;累了,来碗鸡汤炖罐补补。

哪座城市要是没有沙县小吃,就没有了灵魂。

沙县小吃的爆炸式扩张,得益于一场民间“金融风暴”。

01 遭遇“崩会”,举债出逃  

标会,是起源于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融资形式,一个“会”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发起人称为会头。

标会的本来目的是集资为邻居办喜事等各类活动,后面由于利润可观,人越来越多,成为民间一种投资方式,也有部分人是报着赌博的心态参与标会。

上世纪90年代,沙县标会盛行,赌博成风,引发了一场最为严重的金融灾难,标会纷纷倒闭。

八大会头集团出逃,使得沙县大部分参与标会的“会员”债务缠身,被迫集体跑路,其中也包括沙县创始人之一邓世奇。

当时,邓世奇参与30个标会,投入十五万左右,此次“崩会”不仅让邓世奇前几年积攒的几万元打水漂,还欠了亲戚朋友十二万。

欠了这么多钱,邓世奇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跑路。

于是,1992年,邓世奇把孩子托付给老丈人,和妻子买了两张去厦门的火车票。

邓世奇怀里揣着了五千块钱,带着鸳鸯锅、木槌等做沙县小吃的工具,开启了厦门谋生之路。

一开始,邓世奇和妻子的日子并不好过,开了一家店很快倒闭,积蓄就这样赔光了。

后来,邓世奇接受采访说: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想想自己那三个孩子,还是冷静下来。

于是,夫妻俩开始用两个炉子,一块塑料布,摆起了地摊。

两个月后,一位厦门的朋友借给邓世奇一万元,让其开起了一家沙县小吃,开张第一天,营业额有158元,这个数字相当可观,要知道当时工人每个月工资也就几十元。

小吃店只做三款食品:五毛钱一碗的拌面、一块钱的扁肉、茶叶蛋。

邓世奇回忆说,当时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开小吃店的门槛低,就算被工商局抓到也就罚款500元,对于日营业突破千元来说,并不影响经营。

沙县小吃的盈利模式被一传十、十传百,更多沙县人纷纷奔向大城市,开起了小吃店。

据沙县小吃办数据统计,到1994年,厦门有九百多家沙县小吃,福州两千多家。到1997年,在外经营小吃的沙县人已达2万人。

缺乏管理的沙县小吃,在营业过程存在一些竞争无序、经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品牌杂乱等问题,为此沙县政府投资建了“沙县小吃一条街”。

这时候,邓世奇还了债务,选择回到故乡沙县,进驻“沙县小吃一条街”。

沙县小吃,源于一场民间“金融风暴”

02 让沙县小吃走向全国   

邓世奇回到沙县后,在小吃街租了5间店面,整体装修风格以“小而美”为主,一改以往“脏乱差”的形象。

那时的沙县小吃定位为就是“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吸引了大量工薪阶层来到沙县小吃。

此时,邓世奇的生意经营得如火如荼,接着又开了9家分店。

慢慢地,邓世奇将沙县小吃开到外县、外省,时至今日,在全国已有两百多家沙县小吃在邓世奇名下。

在邓世奇的带动下,沙县成立沙县小吃行业公会,有了自己的培训中心、烹饪学校,编写出版沙县小吃教程,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制定了沙县小吃的行业规范。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乐相森,他是沙县小吃培训中心主任,从事发展沙县小吃事业15年,精通祖传沙县烹调面点小吃制作工艺。

他还自己动手打字编写教材、授课讲学、动手示范,先后培训600多期、18000多人。精心研究沙县客家小吃文化,编撰出版沙县小吃书籍8套,编写材料达160多万字。

邓世奇也是乐相森的弟子之一,可以说沙县小吃走向全球化、标准化,规范化,乐相森功不可没。

邓世奇在沙县小吃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将目光投向宴席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