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4年花光800万后,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10家店一个个倒下!

“如果将生鲜电商比作一条赛道,那么,这条赛道不仅长满了鲜花,还布满了地雷。”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高成本、高损耗、低利润、盈利模式不稳定等特点始终是行业痛点,烧钱、倒闭、不成熟等问题一直存在。

风口不止是机遇,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

1    

以为是风口,

满怀信心就进来了!

我今年40岁,昨天在地铁上看见有人用手机看许鞍华的电影《男人四十》,我在旁边瞥了几眼,突然就哭出了声!

谁能想得到,几年前,我还是别人眼中“风口上的企业家”,因为“失足”误入了生鲜行业,现在却成为负债300万的 “老赖”?

我15岁从河南农村到广东汕尾,在外拼了25年,睡过桥洞,贩过海鲜,跟着捕捞队像《海上钢琴师》的主角一样在海上漂过几年,从当初那个无知少年直接到男人四十的中年,到35岁时,也积累了500万资产。

2012年,我32岁,有一次到深圳出差,看到深圳有些地方开起了生鲜店,我到店里一看,里面卖的东西价格还真的不便宜,但是看上去生意都还不错。

4年花光800万后,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10家店一个个倒下!

我当时就在想:相对于深圳,生鲜店在汕尾还是新生事物,我如果先做了,等于是坐到了金矿上面!

但是,毕竟开生鲜店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创业,所以我还是很谨慎的。

首先,我回汕尾后专门做了市场调研。

我特别查了很多资料,发现生鲜市场的潜力还真是很大的,这是一个真正日活、月活、年活用户数都是十几亿的行业,在汕尾,生鲜市场虽然没有深圳那么大,但是汕尾做生鲜的商业基础还是具备的。

其次,正式入场前,我花了三年时间反复推演,不断总结其他生鲜店失败的“经验教训”。

读史使人明智,那几年,不光是我注意到这个市场,在我之前,很多人已提前下场了,但是,提前下场的一批企业大多成为了“烈士”,我还专门总结了他们失败的原因,比如说,特土网死于名字取得土气,采购兄弟采购渠道有问题,后厨网格局太小。

我当时真的以为,凭着自己这些年对生鲜行业的了解,如果让我经营,这些企业的结局还不至于这么糟糕。

第三,为保障奖金上的充裕,在500万资金之外,我还专门找人借了300万元。

于是,2015年,35岁的我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生鲜公司,带着总共800万元到生鲜市场“掘金”了。

2    

我把这个行业想得太简单了

我2015年踏入生鲜市场时,当时的中国处在商品房疯狂涨价前的前夜,我当时就有一种判断:未来,社区经济会迅速崛起,在生鲜领域,谁先抢占了社区,谁就有可能成功!

因为当时汕尾的房租还不是很高,我一口气选了10家社区门店,面积在几十平米左右,一家门店差不多能覆盖两到三个社区(或城中村)的那种。

按我的设想,一个社区生鲜门店差不多能辐射3000个家庭,按一个店每天营业额1万元计,10家店一天的营业额就是300万,一个店请二三个员工,一年赚个几十万不在话下。

但是生鲜店真正开始运营了,我才发现,我还是把这个行业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生鲜主要靠促销,但促销成本太大了。

我们新店开张时,提前搞了一个免费领一盒鸡蛋加一袋盐的活动来扩大宣传,结果周围的大爷大妈几乎都过来领礼品,开张当天,因为价格定得不高,前来买东西的还真的有不少,但是这一天下来算完账,单店营业额不到5000,不到预期1万元营业额的一半。

促销期过后,店里的营业额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位置好的店一天的营业额也才3000多元。

其次,客流量没有上来,不要着急做什么app。

店里的销售业绩不好,我每天急得吃不下饭,我老婆说我“一夜白了头发”。这时候,有员工跟我出主意,说老板你要做app才行啊,你看人家京东有京东到家app,阿里有盒马鲜生app,现在的很多90、95后都不下厨,连去超市买东西的机会都少,都是app上叫外卖,买东西!

我一听,说得还很有道理的,就找到一家开发软件的公司来为我们做app,结果花了好几个月,前前后后付给那家软件公司30好几万,app是做起来了,二维码也趁着周末搞活动的时候贴到店里显现的位置了,但是通过线上渠道下单的人还是不多。

第三,生鲜的损耗率太高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