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古茗80万招高管,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

当餐饮越来越职业化,引进跨界人才、优质餐企人才,成了很多餐企职业化转型的捷径之一,但从效果上来看,有的餐企有了长足进步,但更多的餐企却在招外来人才——无法驾驭——重新招之中,陷入了死循环。

 古茗80万招高管,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

9月2日,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人力成本增长最快,让餐企承压明显。

一边是人力成本增高,另一边则是招不到人。今年很多行业的头部品牌动作不断 ,都在花重金、下大力气“攒”人才,比如古茗之前抛出80万年薪招高管,蜜雪冰城用年薪10万抛橄榄枝招管培生。

 古茗80万招高管,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

“跨界人才”对餐饮而言已经不再新鲜,吸纳麦肯系、海底捞等优质企业的人才更是家常便饭。“高质量人才是稀缺资源,不单单是用钱能解决的。”还有不少餐企老板选择向头部品牌挖人,来解决高层人员缺位的问题。

然而,招人容易,每个餐企都能做,但驾驭这些跨界、被大餐企严格训练过的人,却并非每个餐企都能游刃有余的,对一些餐企来说,这些请来的“大爷”们甚至成为了累赘。

01   

高薪引入跨界人才,  

为何餐企总是难以“驾驭”  

从2016年前后,互联网+“突入”餐饮以来,餐饮业逐渐进化到了品牌化、标准化,这一块显然不是餐饮“原住民”擅长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餐企也逐渐习惯了招募“跨界人才”,特别是在一些部门负责人等重要岗位上。同时,长于标准化的麦肯系、海底捞优质餐企走出的人才,也成为餐企老板们追逐的对象。

但这些人才在实践中也在各个餐企暴露出三点主要问题:

跨界人才不熟悉餐饮,落地有偏差  

毋庸置疑,餐饮是个高度考验一线实战的行业,这决定了一个从未接触餐饮的跨界者,即使在原有领域展现了极强的能力与才华,但也可能因为脱离餐饮本质而导致不良后果。

比如营销,没有考虑到菜品口味覆盖、消费人群行为习惯、实际接待能力等问题,照搬以前的营销经验,造成过度营销,或是营销通路不畅,反而搞砸了品牌口碑。第一批所谓的“互联网餐饮”企业,比如雕爷牛腩、黄太吉、西少爷、伏牛堂等都在这上面吃过亏。

 古茗80万招高管,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

以营销见长的雕爷牛腩没能迈过餐饮“好吃”的门槛,尽管顶着食神牛腩的噱头,最终还是沦落到如今只有1家门店的地步。黄太吉、西少爷、伏牛堂扩张过快,后端、产品跟不上,黄太吉几经转型,已基本“融入”了美团体系。 

伏牛堂则通过一段时间的蛰伏,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更名“霸蛮”,走在一条“小而美”的道路上。

大餐企人才自带体系,难以相融  

有麦肯系、海底捞等优秀餐企工作经验的人才,通常都习惯、适应了麦肯、海底捞的工作方式,也会习惯性地将制度体系、工作方式直接带入。

但毕竟不是每个餐企都是麦肯、海底捞,从供应链、人员配置、门店设备、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千差万别,照搬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而要完全改造又是非常庞大的工程。

 古茗80万招高管,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知道海底捞是怎么做的,却无法成功复制海底捞的原因。

与创始人理念冲突,产生内耗  

招人当然会招理念相同的,按理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但要在没有共事之前,达到一定的默契却是很难的,加上这类人才心中本有一套已经被固定的操作思维,多少会与现在企业的方式产生冲突,如果没能及时解决,就可能产生较大的内耗。

那么这些人才该怎么用呢?

02   

餐企引入人才,  

考验的是顶层建设、体系框架  

如果一定要给以上的问题找到最根源的问题,恐怕逃不开“体系”二字。

这些外招人才之所以被餐企邀请,必定是有一技之长的,但这些技能,来源于原有企业、原有体系的常年“训练”,不一定适合餐饮,不一定适应这家餐企。

但如果餐企本来就有比较完备的顶层建设、已执行的较强体系,让外招人才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发挥哪些特长做哪些事,去适应餐企的体系,而不是让他们将自己的体系带入企业。

比如重庆土货老火锅的中高层中,不仅有麦肯系、海底捞的人,甚至还有创始人张伟从中国移动挖来的薪酬高手。

 古茗80万招高管,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