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自热火锅安全性再遭质疑 70亿元产业同质化待解

“一旦把透气孔堵住,自热火锅的热气无法散出就会开始膨胀,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度,蒸气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0度。一旦时间过长,甚至会发生轻微爆炸。”央视的一则报道,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自热火锅的安全性。

自热火锅安全性再遭质疑  70亿元产业同质化待解

实际上,这早有案例发生,自从自热火锅走红之后,关于其安全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而随着规模扩大,行业亟须相关标准来进行监管。

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发展,自热火锅市场正在逐渐扩大。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近70亿元。但行业准入门槛低,品牌方热衷代加工的轻资产模式,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依然掣肘着整个行业的进步。

 70亿产业安全性遭受质疑

抛开自热火锅的口味与菜品,其加热原理早已不是秘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热火锅,常由食材、发热包、食材锅和锅盖组成。其基本原理为分层结构,下层利用释放热量化学反应(生石灰反应或金属粉末原电池反应)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将上层全熟或半熟食材加热。

也正是由于这种加热方式,自热火锅自走红开始,关于其安全性的探讨就从未停止。事实上,关于自热火锅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根据齐鲁网报道,10月29日,山东聊城市民汪先生第一次吃海底捞自煮小火锅,因操作不当产生爆炸,屋内一片狼藉;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于加热时,倒完水怕不够热,在盒盖上又加了个盖子导致爆炸,溅出的汤汁致使右眼受伤。而在黑猫投诉,关于自热火锅的内容多达91条,包括发热包质量问题、吃出异物等。

在湖南从事加热包生产销售的徐先生向记者表示,自热火锅加热包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加热包当中存在一定的铝粉,属于易燃易爆品。而这个行业刚刚崛起,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属于监管空白。所以为了食品安全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是按照危险化学工业品的标准来生产加热包。”徐先生说。

在这背后,是自热火锅逐渐扩大的产业规模。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自热火锅在2017年迎来快速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将近45亿元。随着自热火锅的不断推广,市场将保持增长,预计2020年将近70亿元。

中信证券方面也曾表示,从行业空间看,乐观估计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火锅品牌也推出旗下产品,包括海底捞、小龙坎等,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这类休闲食品企业也积极进行市场布局。

发展迅速的品类自然受到资本的青睐。10月30日,自嗨锅宣布完成逾5000万美元C轮融资;而在此前的5月中旬,自热食品品牌食族人、自嗨锅和自热火锅品牌莫小仙获得了共计过亿元融资。其中,食族人拿到了众晖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自嗨锅宣布完成逾亿元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莫小仙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金鼎资本独家投资。据天眼查信息,上述三个品牌均成立于2017年,并于2018年入局自热火锅市场。资本加持下,体量不断扩大。

“一方面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餐厅停业,催化了自热火锅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懒人经济的兴起,自热火锅满足了部分消费的需求。”食品饮料专家于润洁表示。

但潜在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影响着入局者和观望者的心态。2月18日,调味料头部企业天味食品曾通过媒体透露,公司在2018年初推出过自热火锅产品,但考虑到食品安全风险,2018年底便停止了生产销售。

也已有相关部门做出动作。根据中国《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的相关规定,自热锅里的发热包属于易燃固体,禁止托运和随身携带。《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发布新规:自10月1日起,动车上严禁使用自带加热食品。

在企业管理咨询专家、草菁菁蒙火锅总经理田阳看来,消费场景的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在家庭消费场景和商务消费场景当中,自热火锅的竞争力并不明显。高铁、飞机上如果不让使用,甚至禁止携带自热火锅,其竞争力会进一步受到影响。这要求企业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的加热技术。”   

同质化待解

入局者逐渐增多给自热火锅行业带来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根据英敏特中国发布的《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报告》显示,消费者平均购买过三四个品牌的产品。配菜选择上的大同小异,成为了自热食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发现,在大多数自热火锅当中,蔬菜包中都包含着藕片、土豆片、竹笋、海带。

对此,从事自热火锅业务的重庆凰巢实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上述菜品采购比较稳定,价格稳定,成本可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