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应当培养“消费不浪费”的餐饮文化

来源:羊城晚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8月11日新华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都是基础工程。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告别了“吃不饱肚子”的日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重视粮食安全。

日前,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这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保证粮食安全,从方向上讲,有两点:一是生产,二是消费。千万不要小看了消费这个环节,“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一个人一顿饭可能浪费得不多,但累积起来便十分惊人。有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如果能够解决餐饮浪费,那么我们的粮食安全,显然会得到更多保障。

遏制浪费粮食现象,需要打组合拳,当前尤须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在这其中,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尤其是正确认识消费与浪费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餐饮浪费是一种生活观,也是一种价值观,背后是一种文化问题。全世界都有着崇尚节约的文化,中国尤其如此。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前贤的态度,代表着最朴素最广泛的社会认知。崇尚节约的文化,最应体现在粮食问题上。鉴于劳作之不易,收成之不测,节字当先、俭字当行,实是明智之举。强调节约粮食,不仅是为了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还是为了涵养社会主流价值观。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健康的餐饮文化正在形成,“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亦要看到,不健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依然存在。客观地看,仍有一些人,习惯了讲排场,甚至把浪费当成了光荣;更多的人,出于一种“不在乎”的心理,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浪费一点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浪费也是消费,并没有什么大错。

生活好了、社会进步了,吃好一点、吃精一点,扩大消费不仅无妨而且应该。尤其是疫情背景下,更应该把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更多人走进餐馆,推动餐饮行业全面复苏、走向繁荣。但是,可以消费不可浪费,不能把浪费当成消费。那种“吃得少点得多”,任由“食物浪费而不愿打包带走”的行为,是一种落后的需要抛弃的观念。应该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让“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请带走”蔚然成风。餐饮市场要加大呼吁,加强监督,还应该少制造障碍,多创造条件。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连着艰苦奋斗,是成事之根基。当前,亟须培养“消费不浪费”的餐饮文化。一方面,鼓励人们积极消费、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在乎”“无所谓”的心理,看似是一种“平庸之恶”,但在事实上却成了奢靡浪费的温床。因此,不仅不能未富先奢,即便是条件好、不差钱,也万万不可浪费粮食。(毛建国)

责任编辑: 徐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