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anyin365.net

关于平价咖啡的10个真相

今年,“把咖啡卖便宜”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这两年,不管是大品牌还是独立小店,都在身体力行地把更平价的咖啡,带入消费者的日常。  

实际上,平价更考验品牌关于“成本、效率、体验”的功课。  

采访了十几位资深从业者,结合后台粉丝的留言,我总结出了关于平价咖啡的10个真相。  

01 平价不是绝对便宜,而是相对便宜

讨论之前,我们先共识一下,什么是平价咖啡?  

目前行业里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通过和大量行业人士的聊天,总结出平价咖啡的几个特点:

1.  门店小、租金少,或者干脆零租金(比如麦肯、便利店咖啡);

2.  人员少、平效高,运用流水线作业或全自动设备,提升出杯效率;

3.  价格低、标准化高,价格在20元以内,以外带为主的咖啡品牌;

4.  便捷,触达能力强,开在社区、写字楼大堂等,距离消费者更近。

平价这事儿,没有绝对便宜,只有相对便宜。  

关于平价咖啡的10个真相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比如相比于星巴克,Manner Coffee(下文简称Manner)15~25元的价格,就算便宜了;但便利店咖啡把价格做到了10块钱上下;今年杀进来的幸运咖,均价6块钱;而线上咖啡品牌隅田川,挂耳包在做大促时,一包价格不到2块钱。

当咖啡因变成刚需,刚需就一定会找更便宜的选项,这是经济学原理,也是人性。

02 一杯咖啡到底应该卖多少钱?

几个月前,一篇有关6元咖啡的文章争议颇多。

其实把这个问题中的咖啡换成茶就简单了:工地旁、地摊上一杯“大碗茶”解渴消暑,卖个1~3元就好。

茶馆里有空调、沙发、wifi和服务,一杯就要卖10元、20元。

专业高端茶艺馆,受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服务、各种器具仪式、茶经文化讲解,这样一杯(壶)卖个几百上千也未尝不可。

当然各种消费档次,茶叶本身品质也不同。咖啡也一样,五六元、10多元、30元甚至上百元都可以。

商业咖啡豆浓糖重奶、香香甜甜,有人喜欢就好;SOE花香果味,高山流水也定有伯牙子期。

定位不同、客群不同、规模档次不同,没必要争个高下。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平价咖啡如果能打开市场,从长远看是对整个行业的带动,只要做好QSC,找准人群和价格带,越便宜的咖啡门槛越低,越有利于咖啡的大众化。 

03 咖啡存在鄙视链,但好喝没有鄙视链

咖啡的品类很多,有速溶、冻干、现磨、手冲、冷萃、创意等,在行业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鄙视链,比如手冲比及机器萃取好,单品比拼配好,现磨比挂耳好,挂耳比速溶好……

但咖啡本质还是个饮品,咖啡产品有鄙视链,而好喝是没有鄙视链的。  

不同产品在对美好味道的追求上,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各自在所在的框架内去做组合。

让我们从撤销鄙视链开始,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04 平价不代表品质低

很多人习惯于把平价和品质低联系起来。但今年,肉眼可见的,平价咖啡越来越有精品化的趋势。

比如Manner,一直按照精品咖啡的标准去打磨产品。

比如全家的湃客咖啡,就使用了获得2019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金奖的咖啡豆。

比如麦当劳的麦咖啡,使用原产地有雨林联盟认证的豆子,拿铁杯杯拉花。

精品咖啡不是一个行业,它更像是一条更优质的产品线——任何平价咖啡店或餐厅,只要选用好的豆子和原料,加上训练有素的咖啡师,都可以拥有这条产品线。  

当平价咖啡,能向下触达更多消费人群,向上获得规模化的议价权,再在“成本、效率、体验”上优化到极致,一定会呈现出碾压机优势。

属于中国的全国连锁咖啡品牌,极有可能诞生在这个价格带。  

05 平价咖啡,不意味着不赚钱

诞生于杭州的沙县咖啡,咖啡单价18~35元不等,开业不到18个月就实现了日均400的出杯量,加上店内零售周边产品的售卖,一个月的营业额30多万,一年营收能突破400万,利润可想而知。

最近沙县咖啡的老板正在到处选址,准备开第二家店,准备朝着一个区域品牌去发展。 

平价咖啡是一个以量取胜的模式,已经被Manner验证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